單元簡介

秦人與秦國

秦人的起源在史學界有「東來」與「西來」兩種說法,而在史書記載中,又有秦人祖先女修吞燕卵以繁衍後代的神話。傳說女修是顓頊的一個支系。

在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的石磬上有「龔桓是嗣,高陽有靈」的銘文,說明秦人自認為是高陽氏的後裔。隨著西周王朝滅亡,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得封諸侯,之後在封地內平定戎、狄,建立起以關中為中心的強大諸侯國。西元前677年遷都雍城,秦國在此歷經十九代國君。

秦公鎛

秦公鐘

秦始皇與秦王朝

秦王嬴政僅以十年時間,在西元前221年一統六合,定都咸陽,至此改稱始皇帝。

秦始皇築長城、修馳道、開靈渠,統一文字、貨幣、法律、車軌及度量衡,廢除分封制,推行郡縣制,開創一系列的改革,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封建帝國,奠定了其後二千多年的發展道路。

秦《嶧山刻石》拓片

東周六國貨幣

秦始皇帝陵

秦始皇帝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,是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的陵墓。

經過二千多年後,兵馬俑坑於1974年被發現,轟動世界。1987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入「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」。迄今為止,陵區內發現的地下陪葬坑、陪葬墓近四百座,出土文物五萬餘件。包括了兵馬俑一、二、三號坑、銅車馬坑、青銅水禽坑、石鎧甲坑、百戲俑坑、文吏俑坑等,堪稱秦始皇的「地下王國」。秦始皇帝陵被認為是古代規模最大、埋葬物最豐富的帝王陵,其陵園佈局和禮制設施,對後世的帝王陵建制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青銅水禽

秦兵馬俑坑

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以東1,500公尺外,共有3處,構成「品」字形狀,占地面積逾兩萬平方公尺,專家推測其中埋葬有兵馬俑約八千餘件,目前已發掘出千餘件。這些形象寫實的陶俑、陶馬和由其組成的氣勢宏大的軍陣,以及製作精良的車和兵器,體現出極高的歷史、科學和藝術價值。

吳鉤

武士俑

騎兵俑

車右士俑

車左士俑

御手俑

立射武士俑

高級軍吏俑

智慧的延續

當秦俑破土而出的那一刻,保存環境便發生了變化,光照、空氣等自然因素使原本多彩的秦俑瞬間「黯然失色」。因此在對秦兵馬俑坑進行發掘時,面臨的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文物保護。此單元介紹秦俑彩繪剝落的原因、保護方式,及彩繪工藝和研究等。

彩繪跪射俑